临观总结网整理的读书演讲稿(精选4篇),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,请您欣赏。
读书演讲稿 篇1
亲爱的老师、同学们早上好!
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《珍惜时间好读书》
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;光阴黄金难买,一世如白驹过隙;时间是金钱,时间是生命。“这些都是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。
生命是有限的,我们只有用珍惜把握时间。我们怎样去珍惜安拉给予我们有限的生命呢?
人们都知道时间的珍贵,可有些人往往让时间从身旁溜走。如果人只知道时间珍贵而没有付诸行动,那人也只是空谈罢了;美好理想的实现绝非是等来,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不练之兵,战法再好战必败;有美好的理想却不付诸行动,则永远是镜中花,水中月。
我们何时行动呢?明天吗?
好些人都会说我计划好了”从明天开始,从下星期开始我一定……“这样的话也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,殊不知:”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!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。“在我们穆斯林中,他们总会有种侥幸心理,该礼邦答了,又想,哎!礼撇申吧!要不就明天开始礼,有的却想老了再礼。
几岁为老,老的程度是四十岁,五十岁,还是六十岁呢,到老了身体不好,又说心有余而力不足。敬爱的穆斯林,消除上了年纪再礼拜的念头吧!打倒那可怕的幻想!别在等待--守株待兔是不可取的,只有掌握今天,把握现在,付出行动才是可取的,抛掉那将来礼拜的想法吧!别为自己建造”空中楼阁“。生命的色彩是需要创造的。
:”以时光盟誓,一切人确是在亏折之中,惟信道而且行善,并以真理相劝,以坚忍相勉的人则不然“。告诫人们要不遗余力地做取主喜悦的善功。锲而不舍的精神才是可佳的人们把今天比为现金,只有现金才能购物。昨天已成为历史,明天尚未到来,仍属幻想。只有今天的现在掌握在你手中。只有现在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一切。人生拼搏的机会是不多的,为此,有机堪搏直须搏,莫待无机空徘徊,时间的特点是:既不能逆转,也不能贮存,是种不能再生的特殊资源。岳飞说得好: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“
读书演讲稿 篇2
如果你问我最喜欢什么。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:我最喜欢书。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“小书虫”。说到读书,我话比较多。小时候,我热衷于听妈妈读书。现在总是饿着肚子看自己的书,从《格林童话》之类的故事书到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之类的科普书,直到看了厚厚的名著。《白鲸》亚哈船长和海妖的故事。白鲸绝望的.挣扎令人兴奋;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《海底两万里》的魅力让我大吃一惊。高尔基《童年》里的故事让我深思。《中华上下五千年》描述的中国历史,让我深深佩服中国古代人的智慧……每当我读一本好书,就像乘着独木舟在海上航行,乘风破浪。书中每一句好的话都像阳光一样充满我的心。我的视野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开阔……我不知道没有书我的生活会有多单调。
书是我的导师。我的喜怒哀乐与它息息相关,它一直伴随着我成长。书给我带来很多好处。他们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,也培养了我的情操,让我理解了生活中的美好。
我喜欢读书,一直记得冰心奶奶说过的九个字:好好读书,多读书,好好读书。学生:快速享受书本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!
读书演讲稿 篇3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评委老师:
你们好!我是五里铺小学四年级的XX,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读书,真好!》。
我爱读书,从小就爱。
记得小时候,我常常缠着爸爸妈妈问他们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问题,“一年中为什么有时冷,有时热?”“为什么妈妈能生娃娃,爸爸那么高大却不能?”他们常常被我问得哭笑不得:“快长大吧!书,会给你满意的回答。”爸爸不耐烦地说。于是,在每个夜晚,在柔和的灯光下,妈妈开始给我讲书上有趣的故事,听着听着,我慢慢地、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——在悠蓝色的夜空中,我仿佛成了一颗长着翅膀的小星星,在宇宙中自由自在地翱翔……忽然,我梦见自己变成了故事中的小鹿斑比、善良的小矮人、可怜的流浪狗、流浪猫……
上学了,在老师的帮助下,我学会自己看书了,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到泰华书城,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,不知疲倦地在书的百花园里采集花粉。在这里,我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秘密:猿人是人类的祖先;恐龙高大可怕;远古时代,人们钻木取火……哦,世界原来这么奇妙!读书,真好!
我爱读书,因为书还能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。通过读书,我知道了什么是善良,什么是丑恶。当白雪公主逃脱了恶人的诡计之后,我禁不住大声叫好;当神农氏重获新生时,我快乐无比;当福尔摩斯巧妙地揭穿骗局时,我悬着的心才渐渐平静……
我爱读书。书是知识的宝库,是她,开阔了我的视野,丰富了我的生活;书,是人类的阶梯,是她,帮助我不断提高,不断进步;书,是快乐的源泉,是她,带给我幸福,带给我满足。读书,真好!
我的演讲完了,谢谢大家!
读书演讲稿 篇4
各位老师,各位同学:
求知欲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,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学习,学走路、学吃饭、学说话……求知欲让人不断去追求自身的完善、去探测自然的奥秘,它是一个人不断向上的动力源泉。
但我们看中国当下的教育,说严重点,它抑制甚至摧毁求知欲。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,每天都会被灌输一堆不知所云的知识,然后就不停地做题。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安逸享乐的本性,那么中国的学生为何还能老老实实地做这些不知所云的题目呢?因为考试、因为分数,因为它们将关系到今后的人生。所以中国的教育亦被称作“应试教育”,而我爱将其称作“硬式教育”。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生硬的,被强行灌入一些冰冷机械的知识,当然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。没有求知欲望的学习是很可怕的:老师上课时讲重要的知识点,下面所有人都埋头做好笔记,却没有人会好奇地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,因为他们知道考试不考这些。没有学习的热情,考试分数再漂亮,也只是冰冷的数字,学生的内心也是枯寂的。
遥想孔子当年收徒授书,全然不是如今的教育模式,他因材施教,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开展教育。这就是个性化教育,我们可以看到它是自由的、变通的,不像应试教育那样僵硬和死板。它会让学习者学到自己想学的,因而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求知欲,让一个人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更进一步。孔子的弟子中虽有惊才艳艳者,但更多的是普通人,他们也愿意随孔子学习,这就是孔子的成功之处:取人之所长,培养出好学品质。
如果将个性化教育应用于课堂教学中,那么课堂会变得活跃自由。不过,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他既要能慧眼识人,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;又要能不厌其烦,向不同的学生教授不同层面的知识。这其实是很难实现的,如果真要这么做,那么老师就要博学,课堂也要小班化,甚至考试的体制也要改变。这一切,目前确实难以做到。
此路不通,只好另辟蹊径。在一个地方,可以较轻易地做到个性化教育,那就是家庭。父母是最了解我们的人,他们也有足够的耐心。唯一的问题是,他们可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。我相信,再过一两代后,中国的家庭教育会远比现在的好。到那时,学生就能在学校学到基础的知识,在家庭中能学到更丰富和个性化的知识,两者相辅相成,既保证了人生未来,又让人充满求知欲,保留了人味,岂不是一举两得?
还有一种个性化教育,那就是自我教育。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,四处求教无门的困难得以解决了,只要你识字,你就能在互联网上学到自己要学的。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学习,是为了自己求知而学习,当然,它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,它需要你有极强的求知欲,能耐得住苦读的寂寞。
总体而言,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能激发求知欲的教育方式,是很好的,但要实现它还很困难。默默祝愿中国未来的教育,少一些功利,多一些个性;少一些考试,多一些人道。还记得宝莱坞的电影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中主人公质问台下的学生:“你们看到这个词时有没有一点激动?为了能学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而欢欣鼓舞?没有,你们只是在竞争,在疯狂地比赛!”印度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有一点相似,只求考试考到好分数,而非求知。这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低不了!
期望将来有一天,中国能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,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揣着好奇之心,在求知之路上不断迈进,茁壮成长!